top of page

電影《腦筋急轉彎2》:青春期是自我探索之旅,家長請用理解陪伴青少年成長

撰文者:黃宜靜諮商心理師


《腦筋急轉彎2》是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電影,尤其是有青少年的家庭。故事便是從主角進入青春期開展,續集加入新的情緒,將青少年的情緒轉變、要面對自我認同,以及同儕間微妙的互動與關係裡矛盾的心情演繹得相當好。


順著電影,我想到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M.D.)的著作《青春,一場腦內旋風》和《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這兩本書從大腦發展與情緒談教養,介紹青少年正經歷大腦風暴的變化,包括求新求變、社交參與、情緒高張、以及創新探索等特徵,對孩子來說,是優勢卻也充滿挑戰。


以下介紹青春期主要心理特徵,以及家長如何陪伴正在經歷腦內風暴的青少年。


一、情緒高張與反應過度

長大似乎就是一覺醒來地發生,身心發展卻是快慢速度不一致的狀態。青春期光是要應對生理心理帶來的變化,就已經夠緊張焦慮,還要每天被自己不夠好、不如人等想法感受以及課業學習、人際互動、生活面向等進度追趕著,對於情緒的耐受度空間實在有限,只要有一點刺激就容易反應過度。


想要控管好情緒卻經常失控,青少年需要的不是責備而是同理。想像一下,當孩子一開口便充滿情緒張力,是大人眼中的頂撞、沒禮貌,但他們常因愛面子而無法收回已衝出口的話語,內心會在「那又怎樣」與「懊悔沮喪」之中擺盪,若家長以孩子叛逆下結論並進行管教,容易引發更大的親子衝突;其實,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同理,看見行為背後的動機,並協助他們調節情緒。



二、社交參與比家人相處更重要

青春期在意同儕朋友更甚於和家人的互動。青少年企盼拓展同儕社交網絡,練習社會互動技巧,而為贏得朋友們的認同,不僅會刻意隱藏個人喜好,也會將一些次文化的流行語掛在嘴邊,甚至委屈自己以加入崇拜的朋友圈。


家長可以好奇與不評價的態度傾聽孩子分享生活大小事。青少年開始想要保有自己個人隱私,逐漸不想分享個人事件,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說說學校有趣的狀況,多以不帶評價且好奇的態度以及啟發式問句關心孩子,但請切記不要批評孩子的朋友,以免孩子立刻關上心門。



三、青春期是尋找自我認同的過程

青少年是探索追尋自我認同的階段。孩子從小累積生活中的主觀經驗而形成對自己及世界的看法,隨著進入青春期、課業學習難度加重,原本依賴著父母或是輕而易舉可掌握的生活狀態逐漸不可控,若是人際關係也出現問題,就容易產生自我懷疑,對於接下來的生涯方向更是茫茫然。


陪伴孩子探索個人優勢,並鼓勵嘗試各種可能性。青少年有時看起來很自負,卻又容易優柔寡斷,尤其看見別人的優點而自我貶抑,或是碰上挫折便以「我就爛」評價自己,家長可以透過鼓勵方式,引導孩子欣賞自己的優點,參與不同的體驗活動,協助其探索個人志向與興趣。




青春期是一段從懷疑自我、重新探索、再走到接納自我的歷程。青少年正歷經腦內風暴,理解情緒帶來的用意、面對兒時建構的自我價值瓦解,重新探索與整合個人內在好的、壞的各種不同面向,練習接納不夠完美的自己,建構起新的自我認同,家長能做的便是理解與關心其處境,從旁陪伴與協助,用孩子的速度陪他走一段成長之路。


(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

青春期是自我探索之旅
腦筋急轉彎2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