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腦如何發現關係之間的拒絕線索

已更新:7月7日

撰文者:王聖華 諮商心理師



有沒有一些時刻我們會非常注意在關係中的某些細微線索,例如對方用某種“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下,他嘴角的微笑角度有點不對,抑或是對方好像似有若無的在迴避我的提問。這個時候我們大腦中的「關係安全維繫部門」很有可能就會開始警鈴大響,接下來就會做出一些過激的驗證行為:

“你是在看不起我嗎?”

“你不敢看我,你是不是心虛!”

“你是在大聲什麼拉”

這些激動的驗證行為往往導致關係品質的惡化。

那到底大腦中的關係安全維繫部門是怎麼運作的呢?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存在,研究顯示人類眼睛每次接收的訊息量約莫是一億個單位,但是來到大腦神經元的反應時可以縮減至一百萬個單位(註1)(甚至更少)。乍看之下數字好像還是很大,但換算成比例來看,我們的大腦每一刻都在幫我們刪減99%以上的訊息量!換句話說,在沒有主動專注在某件事情的情況下,大腦會自動幫我們抓取1%左右的資訊被我們的意識意識到,那大腦基於什麼樣的機制來做這樣的保留呢?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抓取原則是「安全」。

 

對於現代人來說,最被我們在乎的其中一個是關係的安全。從原生家庭狀態所建立的依附關係來看,如果我們的依附型態傾向於非安全依附型態(焦慮依附,逃避依附,混亂依附),我們的大腦就會更容易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抓取對方可能有機會對自己不利的線索,我們稱之為拒絕線索。


當我們覺察到關係中的拒絕線索時,有時其危險程度甚至會跟生死存亡連上線,進而產生高程度的焦慮狀態,因為當我們在嬰幼兒時期被我們的主要照顧者拒絕時,我們是無法活下去的。幼時的不安全感,則很有機會延續到長大之後的關係互動之間。

而當我們開啟了生存焦慮模式而不自知,這時伴侶會感受到你處於莫名的焦慮狀態,甚至感受到被攻擊進而陷入負向的關係循環。

 

這時能跳脫關係負向循環的是察覺力。察覺自己正處於焦慮狀態,察覺自己正在使用攻擊模式來保護自己,然後透過各種自我探索的方式來探詢原生家庭所養成的不同依附型態,最終與自己逐漸和解。高敏感的人經過練習之後並不會變得不敏感,而是逐漸能讓自己回到安全、安在的狀態,然後穩穩的生活。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bottom of page